My Way Your Way

被“妖怪”所吸引……

vol.2

从妖怪扩展的世界

多田克己,家住东京

2015.12

文字大小+放大 ±标准
  • 印刷

youkai_youkaihiro_201512 (1).jpg

多田克己的职称是"妖怪研究家"。据说,妖怪研究并不是研究妖怪本身。究竟研究什么呢?其魅力又在何处呢?我们请多田来谈谈。


被《少年Magazine》的妖怪画吸引

我开始对妖怪感兴趣,始于幼儿园时阅读的漫画杂志《少年Magazine》(讲谈社)的专辑。在专辑中,不仅有妖怪,还有对幽灵和地狱的恐怖描写。无关喜欢或不喜欢,我被它们深深吸引了。现在已经看不到那么恐怖的图画了。

youkai_youkaihiro_201512 (10).jpg

《昭和小孩怪奇画报》(初见健一著,青幻舍,2014年发行)


渐渐地,我开始思考生与死的分界线、好事与坏事的分界线究竟是什么,思考自己所做的选择究竟是好还是不好之类,还产生了"要想进入极乐世界,就不能杀生"这一伦理观。我原来喜欢生物,经常采集昆虫,但是我觉得不应该为了自己的兴趣而夺走生命,于是在小学三年级时不再做这件事。后来,我迷上了名叫变形菌的单细胞原生动物,频繁地去博物馆,又做过300多种压花。从小学四年级时候起,我每个月都阅读气象厅出版的杂志《气象》。一直买到休刊的2009年。不仅是妖怪,我还对各种事情感兴趣。

高中毕业后,我升入了美术学校,成为一名平面设计师。工作之余,我从事对平安时代编纂的《延喜式》的研究,当时我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想法想要弄明白式内社*是什么时候成立的。我逐步了解到式内社和古坟时代(三~七世纪前后)的前方后圆坟似乎有着某种关系,但却没有那个时代的文献。我想亲自去查询那个地区的财主和氏族的事,但在公司上班就不可能有那样的时间。于是,我就想辞职。正好那个时候,我听说旧书店在卖很宝贵的《百鬼夜行》画卷的消息。我想"只要把这个弄到手,就能顺利地走上这条路",于是我抱着许愿的心情和旧书店的人交涉了一番,最后终于弄到手了。价格在当时是20万日元。现在妖怪的古书很有人气,价格也上涨了许多,大概根本就买不到吧。

*《延喜式》中记载的神社被称作'式内社',约有2,900家。

youkai_youkaihiro_201512 (2).jpg

29岁时买到手的《百鬼夜行》画卷。

从公司辞职后,我在10个月期间,读了两百多来本妖怪的书和鬼怪故事集。然后我就写了《幻想世界的居民们》,目的是想要把古代到明治日本的妖怪全部包罗进去。这样一来,我就看到了今后研究的方向。

妖怪研究是指妖怪"周围"的研究

youkai_youkaihiro_201512 (3).jpg

妖怪的研究并非研究妖怪本身,而是要研究产生妖怪的"周围"环境。

妖怪是什么呢?

也就是说,只要是对人干坏事的,就都是妖怪。反过来只要是对人有利的,就是神仙。但是,即便同样是妖怪,有些妖怪会帮助人去击退坏的妖怪,也有祭拜这些妖怪的神社。比如,秋田县的三吉鬼是爱喝酒的妖怪,只要给它喝酒,它就会帮你砍柴,也会帮你做各种各样的差事。如果是这样的话,那就很接近神了。神和妖怪的关系也并不是完全断绝的,而是也有重合的部分。

有些一直被认为是妖怪作祟的现象,随着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,就会发现其真相。比如在九州八代海看到的"不知火"就是很好的例子。在没有月亮的新月之夜,海水完全退潮的时候,能看见100到200个的亮光。但是,想要靠近那光的时候,它又会远去。对它的真面目有过各种各样的说法,但是现在,理学博士宫西通可(1892~1962)已经找出了真相,发现这是某种海市蜃楼。物理学者寺田寅彦(1878~1935)也曾说过,妖怪中的绝大部分都可以用自然现象来说明。

自然現象、生物、传说、迷信和习俗、当时的生活方式、食物、饮料、各种各样的神、所有的事就像阿米巴原虫状似的连接在妖怪的周围。因此,如果把对象局限为妖怪,那么研究就无法深入下去。只有观察妖怪孕育的周围环境,才能看清楚妖怪究竟是什么。这样也就能同时看清楚社会和人。

日本的妖怪通过角色化而保留下来

youkai_youkaihiro_201512 (4).jpg

出自《妖怪图卷》(京极夏彦,多田克己著,国书刊行会,2000年)。

日本的妖怪中,有很多是以中国的鬼怪故事中出现的妖怪为原型的。在江户时代的日本,阅读中国的文献曾经很流行,在学习汉文时,鬼怪故事是很受欢迎的题材。

另外,在江户时代,当时很流行一种名叫"百物语"的游戏,很多人聚集在一起,在100根蜡烛的亮光中,一起听鬼怪故事。每讲一个鬼怪故事,就灭掉一根蜡烛,到了第100个故事时,也就是说100根蜡烛灭掉时,就会有真正的妖怪现身。这种游戏在各地盛行一时,人们不断地在寻求新的故事,中国的鬼怪故事就这样越来越多地涌入日本。

但是,在中国,妖怪的传承并不像日本遗留下来的那么多。在日本,之所以有很多妖怪保留下来,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妖怪被角色化后,受到普通人的喜爱。

江户时代出现了一本鬼怪故事集《绘本百物语》,里面有很多妖怪的插图。水木茂参考了这些插图,把它们设计为《鬼太郎》中"涂壁"或"一反木绵"那样很让人容易亲近的角色。《鬼太郎》被拍成动画片后播出了好多次,也在《妖怪大战争》等的电影里作为角色屡次登场。

但是,在角色化的过程中,就会拘泥于外形,从而使原本的姿态和现象变得不容易辨别。比如有个妖怪名叫"洗红豆",有很多人会联想起"在河边洗红豆的老人似的妖怪"。但是,实际上有一种名叫"啮虫目"的和螨虫差不多大小的昆虫,只要哪里长了霉,它们就会繁殖出几千只来吃这个霉,还会发出声音。就像茶道搅拌茶的时候发出的"刷刷刷"那样的声音。原来是因为没有人看见过它的样子和形态,所以就以为是妖怪发出的,妖怪"洗红豆"说不定就是这种虫子发出的声音呢。

妖怪被逐渐角色化这件事,并不是说它本身是好还是坏。而是说,对妖怪的研究而言,观察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很有必要。

youkai_youkaihiro_201512 (5).jpg

拿着江户时代流行的妖怪纸牌中自己喜欢的牌。1998年,发行了图书刊行会复原的牌。

youkai_youkaihiro_201512 (6).jpg

从妖怪那里学习世界、了解自己

youkai_youkaihiro_201512 (7).jpg

我现在的研究课题是"能"。在能的谣曲中,常常会出现幽灵和妖怪。比如会出现土蜘蛛和鵺这些著名的妖怪。在能的舞台剧中,加入了效果和润色的成分,一旦在能中出名,原来的传说往往会发生截然不同的变化。500年前和现在,故事内容有可能完全不同。目前我正在调查究竟在哪个时候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。

youkai_youkaihiro_201512 (8).jpg

谣曲书的目录。凡和妖怪有关的,都做上了记号。《谣曲大鉴》 作者:佐成谦太郎 出版社:明治书院 昭和6年(1931)出版

在能之前,我针对江户时代初期描绘过许多创作性妖怪的鸟山石燕进行了研究。鸟山描绘的濑户大将这个妖怪,和三国志的曹操和关羽有关,我针对三国志进行了调查,一晃十年就过去了。不花这么多年数,还完全不能了解妖怪的全貌。

妖怪研究的有趣之处,在于通过妖怪,能了解到以前完全不知道的世界。随着调查的深入,会延伸到"能"、绘画等各种各样的领域。妖怪的研究也和各种领域都有关系,研究是怎么也研究不完的。我的兴趣遍及各个领域,"妖怪"就成了我各种研究的核心。
研究妖怪这件事,也就是了解人类、了解世界,然后结果应该就是了解自己吧。

采访:2015年8月

编辑:山岸早瀬(自由撰稿人)


文字大小+放大 ±标准
  • 印刷

Page Top